作者: 时间:2024-07-05 点击数:
暑假马上就要到了
不少同学想着在假期找些兼职
赚点零花钱
这些台词熟悉吗?
千万要当心这些兼职陷阱
不仅可能让你深陷骗局
甚至会有违法犯罪的风险
不知不觉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
“我只是想帮个忙,没想到会犯罪。”
“我只是想干个兼职,没想到会犯罪。”
“我以为和我没关系,没想到会犯罪。”
——那些涉案学生的“没想到”
小编今天就为大家
整理了一些兼职诈骗类型
希望大家引以为戒!
买卖电话卡和银行账户
出租、出借、出售自己的电话卡和银行账户,或是充当线下“卡头”“卡贩”,为了一时的利益变成了诈骗分子的帮凶。
这些被卖出的大量“实名不实人”的电话卡和银行账户,被诈骗分子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。
典型案例
高中毕业生小张,看到网上有人以每张500元的价格收购银行卡,这对于处在求学阶段又缺少收入来源的他来说,无疑是笔可观的收入。于是小张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去银行办了4张银行卡。转手交易后,他获得了对方支付的2000元。
一年后,民警找上门将其刑事拘留,原来是犯罪分子将他的银行卡用于电信诈骗。鉴于上述情况,法院依法判处小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,刑期为有期徒刑1年。
帮助诈骗分子“洗钱”
诈骗分子骗来的赃款,需要通过渠道“洗白”才能真正到手使用,俗称“洗钱”。涉及“洗钱”的兼职有多种,比如提供银行卡帮助转账;如到银行取现、上门到他人手中拿钱,再转给上家;如按照上家的安排,去实体店购买黄金、手机、烟酒等实物,再寄到指定地点。
这些兼职有时候会伪装成招募商场代购等形式,隐蔽性较强,不少大学生上当。记住一点,凡是需要使用自己个人银行卡给他人转账的兼职,很可能是帮诈骗分子“洗钱”。
高中毕业生小黄在网上看到一则兼职广告,“日薪千元”几个大字使他立即开始“在线咨询”,得知只要帮忙取钱、转账就可以拿提成,他便将自己的银行卡及密码给了这家“公司”。
当小黄还沉浸在自己的发财梦中时,民警找上了门。告知其因为将自己的银行卡提供给他人用于“跑分”洗钱,并在过程中提供刷脸、取现等帮助,已涉嫌帮信罪。
冒充客服电话引流
诈骗分子按照设定好的话术拨打电话或者发短信,自称是贷款平台的客服,引导受害人添加诈骗分子的联系方式或者利用网页链接,让买家填写个人信息,以此获取买家的银行卡及其取款密码,这种工作就是诈骗引流行为。
缺零用钱的大学生小陈,想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找兼职,被一份标注着“线上推广经理”的工作吸引。“线上客服顾问”定期向小陈提供一批电话号码及微信群二维码,按所谓的“客户名单”逐个拨打电话。告知“客户”添加指定微信、 QQ等网络通讯方式便可获得提成。
直到民警找到小陈时,才意识到自己早已沦为诈骗分子“引流”的帮凶。
暑期打算兼职的同学
一定要擦亮眼睛
谨慎选择兼职工作
切勿因为一时贪念而误入歧途
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的“工具人”
图文来源 丨厦门市防诈骗中心
编辑 丨黄李敏
初审 丨谢冠能
审核发布 丨谢亮
Copyright©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新华学院
技术支持:信息与网络管理处